次日清晨,金銮殿上朝。皇帝萧煊高居龙椅,一身明黄龙袍,神色从容。今日是为新科状元、榜眼、探花安排官职之日,百官分列两侧,气氛凝重。太后虽未临朝,但她的势力遍布朝堂,处处可见。
"状元苏临渊,才华横溢,可入中书省为修撰;榜眼顾景辉,知识渊博,可入吏部为主事。"萧煊顿了顿,目光落在一身青衣的林潇身上,"探花林潇,见识不凡,当入翰林院为修撰。"
此言一出,殿内骚动。林潇站在队列中,面色不变,却能感受到四面八方投来的审视目光。翰林院虽非实权部门,却是天子近臣,能接触朝中机密,历来为各方势力争夺的要地。
太后一派的礼部尚书周明远立刻出列道:"陛下,探花入翰林虽为常例,但林潇年纪尚轻,性格豪放,恐难担此重任。臣以为,还是先历练于六部为好。礼部正缺人手,林潇可入礼部协律郎,日后再谋升迁。"
林潇暗自冷笑。协律郎不过从七品小官,且在周明远眼皮底下,无异于将她圈禁。
萧煊眉头微蹙:"周爱卿,朕观林潇才学过人,胸有韬略,正是翰林院所需之才。况且历来探花多入翰林,此乃祖制,爱卿不是常说祖制不可废吗?"
周明远语塞,额头渗出细汗。皇帝言辞锋利,昨日诗会上苏云锦挑战"女子无才便是德"后,今日又是这番表态。看来陛下确有改革之意,不再掩饰。
周明远正欲再辩,定王萧烨忽然上前一步:"皇兄所言极是。只是探花入翰林,需先熟读皇家典籍。不如由臣亲自教导林大人一段时日,再上任不迟。"
定王身着紫色锦袍,玉带束腰,面容俊朗,语气温和有礼,若非林潇早知他背后的阴暗,几乎要被他的表象所迷惑。
林潇心中一紧。她知道定王此举必有深意——若入定王府研读,无异于公开表明自己站队。太后与定王看似同属一派,实则各怀心思。此时若贸然接受,恐落人口实,更会激怒皇帝。
萧煊看穿了定王心思,淡淡道:"定王好意,朕心领了。不过翰林院藏书丰富,林爱卿可在那里尽情研读。至于指导一事,就由老翰林徐大人负责吧。"
定王面色一沉,眼底掠过不易察觉的阴冷,但嘴上仍恭敬道:"皇兄圣明。臣不过是想尽绵薄之力,既如此,就依皇兄所言。"
太后那一派的兵部尚书赵严又出列道:"陛下,状元苏临渊虽才华横溢,但毕竟是丞相之子。若入中书省,恐有官场任人唯亲之嫌。丞相已握实权,其子再入中枢,恐怕朝野上下有议。依臣之见,不如改派兵部或刑部。"
萧煊目光一冷:"赵爱卿,苏临渊乃光明正大考取状元,难道因家世反而要委屈他吗?朕用人唯才,况且——"皇帝目光扫过满朝文武,"朝中任命,素来由朕亲定,诸位爱卿何时如此关心这等小事了?"
言外之意已十分明显——皇帝在警告群臣不要越权干政。赵严面色铁青,却不敢再言。
顾景辉站在榜眼的位置上,面露得意。他是太后一派的门生,此番被安排入吏部,恰是太后势力渗透的成果。他暗中瞥了林潇一眼,眼中满是轻蔑与敌意。
"既无异议,就依朕所言安排。三日后任命生效,诸位爱卿准备交接。退朝!"萧煊起身离去,留下满殿惊愕的朝臣。
退朝后,林潇刚走出金銮殿,台阶下已聚集了三三两两的官员,或恭贺或攀谈,暗中观察着朝堂风向。林潇正欲离去,却见苏临渊从人群中走来。
苏临渊一身白袍,面容清俊儒雅,气质温润如玉。他向林潇拱手行礼:"林兄,恭喜高中,又得翰林美差。"
林潇还礼道:"苏兄才是真正的魁首,下官不过侥幸罢了。"
两人相视一笑,都明白对方在朝堂上的立场。苏临渊温声道:"林兄若有闲暇,可到寒舍一叙。家父近日备了些新得的古籍,或可与林兄共赏。"
林潇正欲答应,忽然察觉背后有人接近。定王萧烨不知何时已站在二人身后,面带微笑:"两位才俊相谈甚欢啊。"
苏临渊面色不变,彬彬有礼道:"下官与林兄同科及第,自然投缘。不知王爷有何见教?"
定王目光闪烁,盯着林潇道:"林探花,恭喜高中,又得翰林美差。"定王面带微笑,看似和煦,眼底有难以捉摸的光,"不知林探花可愿随本王至藏书阁一叙?本王近得一批古籍,或可助探花一臂之力。"
林潇心知不妙,却不好当面拒绝,只得拱手道:"定王厚爱,下官感激不尽。只是新入翰林,公务繁多,恐怕——"
"林大人。"苏临渊温和地打断了她的话,"翰林院徐大人命在下来请您,说有紧急文书需您过目。皇上刚才也曾提及,怕是要紧事。"
林潇松了口气,对定王歉然道:"下官公务在身,改日再登门拜谢王爷厚爱。"
定王目光在二人之间来回逡巡,阴沉地点了点头:"既如此,本王静候佳音。"顿了顿,又意味深长地补充道:"林探花,本王听闻你精通诗词歌赋,也爱好古籍研究。本王府中收藏颇丰,尤其对'女诗'别有收藏。改日若有雅兴,不妨来府上一观。"
林潇心中一惊。
待定王离去,苏临渊压低声音道:"林兄小心,定王此人心机深沉,绝非表面那般风度翩翩。说话间常有试探之意,今日之言更是意有所指。"
林潇心中一凛:"他到底想做什么?"
苏临渊面色凝重,声音低得几不可闻:"我从家父处听闻,定王府中几位美姬离奇死亡,手段极其残忍。有传言说,他有...特殊癖好。"他欲言又止,似乎想说什么却又咽了回去,只是意味深长地看了林潇一眼。
"林兄,朝中形势复杂,若有需要,在下愿鼎力相助。"苏临渊诚恳道,眼中流露出真诚的关切,"家父虽与朝中各派皆有往来,但对陛下改革之意甚为赞同。你我同科及第,又同为年轻一辈,理应相互扶持。"
林潇仔细审视苏临渊的眼神,确认他话中无诈,方点头道:"多谢苏兄美意。日后若有需要,必当叨扰。"
正说话间,一位身着紫袍的老者匆匆走来:"林修撰,皇上宣你入御书房议事。"
林潇向苏临渊告别,随侍卫前往御书房。一路上,她心思电转。皇帝、太后、定王,三方势力暗中角力,她已身陷其中,退无可退。
御书房位于皇宫深处,雕梁画栋,古朴庄重。林潇随侍卫穿过重重宫门,终于来到御书房外。
"林修撰到。"侍卫高声通报。
"宣。"屋内传来皇帝的声音。
御书房内,皇帝萧煊正在翻阅奏折。见林潇进来,他示意左右退下,才缓缓开口:"林爱卿,今日之事你看明白了吗?"
林潇谨慎答道:"陛下是在平衡朝中势力。"
萧煊点头,放下手中朱笔:"不错。多年来,太后一党把持朝政,朕难有作为。如今朝中渐有改革之声,正是扭转局势之时。林爱卿聪明才智,朕甚是看重。"
萧煊起身,走到书架前,从一本古籍中抽出一张纸:"你可知道,为何朕如此坚持要你入翰林院?"
林潇躬身道:"请陛下明示。"
萧煊转身,目光如炬:"翰林院掌管诏令起草,是朕的耳目与咽喉。太后党羽已渗透各部,唯独翰林院尚可一战。朕需要自己人在那里,确保朕的旨意能原原本本传达出去。"
林潇心知肚明,皇帝此举是拉她入伙,慎重道:"陛下厚爱,臣不敢辜负。只是臣初入仕途,恐难堪重任。"
"无妨。"萧煊神情坦然,"朕不求你立下大功,只望你在关键时刻能明辨是非。朕知道太后对你心存疑虑,定王也对你图谋不轨。你如今处境危险,唯有依附朕,方能自保。"
林潇知道皇帝说得没错,但她更明白,皇帝此言也是威胁——若不站队,将腹背受敌。
"陛下洞若观火。"林潇行礼道,"臣定当尽忠职守,不负圣望。"
萧煊点头以示满意,又道:"翰林院虽清贵,却是朝中要职。朕已命人准备了一份太后党羽的名单,你且收好,日后行事时多加注意。"他递过那张纸,"此外,朕有意推行新政,需翰林院起草诏书,你要多与苏临渊联络,他家中藏书丰富,可助你一臂之力。"
林潇接过名单,正欲细看,忽听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,太监总管高声道:"太后娘娘驾到!"
萧煊脸色一变,迅速向林潇使了个眼色。林潇会意,将名单藏入袖中。皇帝低声道:"日后自有机会再谈。你且退下,小心行事。"
林潇躬身退出,刚出门就与杜太后一行人打了个照面。太后身着华贵凤袍,头戴珠翠,虽年过花甲,却依然气度不凡。她目光如刀,在林潇身上扫过,冷声道:"林探花这般得宠,哀家倒要好好看看,你有几分真本事。"
林潇躬身行礼,不卑不亢:"太后娘娘过誉,臣不过尽忠职守罢了。"
太后冷哼一声,上下打量林潇几眼,带着宫女进了御书房。
林潇长舒一口气,捧着锦盒正欲离去,忽见远处长廊的转角处闪出一个人影——定王萧烨正靠在廊柱旁,似笑非笑地看着她。
"林探花,我们来日方长。"定王意味深长地说完,转身消失在宫墙转角处。
走出宫门,林潇在宫外的景苑遇到了正在赏花的苏云锦。苏云锦一袭淡青色长裙,俏立于牡丹亭下,远远望去,宛如一幅画卷。
见到林潇,苏云锦含笑迎上来:"林公子今日可是春风得意?一早便得皇上召见,又收太后赏赐,真真是前程似锦。"
林潇环顾四周,确认无人窃听,才低声道:"险象环生才是真。"
苏云锦神色凝重起来:"林公子务必小心。太后党羽众多,定王更是心机深沉。我听家兄说,定王近日对你格外关注。定王此人好权术,更喜欢掌控他人,尤其是...那些有特殊境遇的人。"
林潇心中一寒,她终于明白定王对她的异常关注从何而来——不是因她才学,而是她的秘密。
林潇感激地看向苏云锦:"多谢提醒。对了,令兄今日在金銮殿外相助,还请代为致谢。"
苏云锦微微一笑:"家兄一直很欣赏你,说你胸怀大志,且行事谨慎。不必多礼。"
林潇点头应下,与苏云锦道别。
回到住处,林潇取出袖中名单仔细查看。上面详细记录了太后党羽的姓名、职位和关系网络,几乎囊括朝中半数官员。其中周明远、赵广等人更是重点标注,显然是皇帝最为忌惮的对象。
林潇心思百转。朝堂之上,暗流涌动;宫墙之内,杀机四伏。皇帝拉拢,太后试探,定王窥伺,她已进退维谷。